年轻干部违纪违法案例剖析 |膨胀的虚荣 泛滥的贪欲
发布日期:2022-05-27 18:45:55 来源:孔子文旅杏鑫娱乐
令人匪夷所思的巨大反差背后,是王万里热衷虚荣攀比的心,对奢靡生活的追求,还有他为支付高额开销而伸向法院执行款的黑手。2019年10月10日,这名年轻的法院干警脱下了神圣而庄严的制服,喝下了自酿的苦酒。
内心越是自卑越是极力吹嘘
——嘴里没有几句实话
2013年,23岁的山东小伙王万里本科毕业,考入了蓟州区人民法院,被分配在民事审判庭担任书记员。爽快健谈的他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,比如,他是油田子弟,祖辈和父辈都在胜利油田工作,特别是姥爷,曾担任油田下属某公司的党委书记;再比如,自己曾就读于中国石油大学,成绩优异的弟弟正在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读书。有一段时间,名校毕业、家庭条件不错,是周围同事对王万里的大致了解。
不过,随着交流的深入,同事们渐渐发现,王万里在有关自己的事情上经常言过其实,“嘴里没有几句实话”。他就读的大学是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,其实是个三本学校。父母的境况接近下岗职工,弟弟连北京都没去,只在山东读了一所专科学校。王万里在忏悔书里写道,“小时候家庭经济条件一直不好,特别害怕被人瞧不起”,因此,参加工作后的他选择以夸大甚至编造事实的方式,掩盖那些自认为并不光辉的过往。
如果说为自己包装人设只是王万里追慕虚荣的一个方面,展示社交关系则是他自我吹噱的另一种方式。有位同事清晰地记得,当年一同参加蓟州区法院面试的时候,站在楼道里候考的王万里,热络地和周围考生聊起自己认识蓟州区的“大领导”,其他年轻人因此一度认为他“有来头、很厉害”。到法院工作后,王万里因工作关系与检察院、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有所接触,他也经常和人谈起自己和某某单位熟人的交情。“实际上,他根本不认识什么‘大领导’,有些所谓熟悉的人,可能只有一面之缘。”一些同事回忆称。
虽然认识“大领导”是假,王万里有意经营自己的社交网络却是真。虚虚实实中,他传递出的个人形象帮助他结交更多的人,而这些利用工作机会拓展的人脉,再进一步成为王万里向朋友和同事吹嘘的杏鑫。“相比于同龄的年轻干部,王万里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身上带有过多的社会习气。”蓟州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说,刚刚参加工作就如此会与人“搞关系、联络感情”,让不少比他大七八岁的同事都感到惊诧。
采访中,王万里对记者谈起自己毕业后找工作的想法:“排在第一位的是公务员,其次是金融企业法务部门,最后是律师。”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公务员后,王万里感到“自己非常了不起”。在他心中,公务员全然不是为人民服务的职业,而是社会地位的体现,更直接的想法则是要通过权力获得各类社会杏鑫,将职权变现,为己所用。
很快,王万里就找到了“权为已所用”的机会。2015年1月底,他从民事审判庭调任执行局。工作还不满一个月,就在执行款上大动手脚,从一位被执行人公司账户扣划了26万元,转手将其中的24万元据为己有,并为父母购买了一辆帕萨特,当年春节就开回了山东老家。此后,这辆车还出现在蓟州区人民法院的办公区。面对同事怀疑的眼光,王万里继续编造自己家庭条件不错的假象:“这辆车是我父亲的,他开不好,就暂时给我用了。”
——烟酒非高档不要、服饰非大牌不买
与同龄同事在工作后攒钱买房、立业成家的人生规划相比,王万里始终没有安顿下来的明确打算,他既没有结婚,也没有在本地置办房产。相反,在执行局工作的短短两年间,他不遗余力地包装自己,大量购买名牌衣服、鞋子和包,花去的工资和贪污挪用的公款累计将近60万元。
调任执行局后,头脑灵光的王万里很快掌握了执行案件的操办流程。与民事审判庭的工作不同,在执行局,王万里经常要与案件当事人密切接触。有的当事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,私下时不时就给他送烟送酒,几乎天天都有饭局等着他。看到一些民营企业老板住别墅、开豪车、用奢侈品、吃高档餐,王万里感到自己的外表比较寒酸,融不到老板的圈子里,而眼前灯红酒绿的生活又让他如痴如醉,羡慕不已。这段时间的“大开眼界”促使王万里的消费观念快速发生转变。他认为,“体面的工作当然应该与富裕的生活挂钩。自已有着公务员的好工作,但生活品质却远远不如来巴结奉承的老板。如果穿着打扮高端些,至少外表上与有钱人的差距就不会那么大。”可是,老板们一件衣服、一双鞋,就抵得上王万里一个月的工资,心有不甘的他,决定将手伸向案件执行款。
“在当时的执行案件办理过程中,当事人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和执行干警对案款的处置权,使得案件当事人都围着执行干警转。执行款先给谁、后给谁、给多少、怎么给,甚至给不给,很多时候都是执行干警说了算,这就给了王万里作案空间。”办案人员介绍。
那时,王万里给自己明确了一个“高档的定位”,衣服、鞋子、手表、包都要名牌,烟要抽中华,酒要喝茅台。身边的朋友曾经提醒他,年轻人的收入支撑不起一天一包软中华,他满不在乎地表示自己只是“抽着玩儿”。父母来到王万里租住的房子时,惊讶于儿子有这么多看起来价格不菲的衣服和鞋,他都用“朋友送的”搪塞过去,把父母蒙在鼓里。
奢侈品搭建起的高品质生活,对王万里具有毒品一样的诱惑力,让他耽溺于享乐而无法正视自己现实的经济能力。到后来,吃穿用度上追求高档名品已经演化为他的日常消费习惯。在执行局工作期间,他每个月都要买新衣服,花销维持在三四万元。下班之余,同住的人注意到,王万里经常刷鞋,在客厅里摆成一排,边指边说,“真的是一分钱一分货。质量就是好。”
直到被留置,王万里都没有认识到其消费观念的错误。还沉浸在对奢侈品的享受炫耀中。当蓟州区监委工作人员将他带到留置场所,迈过一道门,他特意弯腰在鞋上拍了两下——那是一双始终让他感到“特有面子”的路易威登皮鞋。
贪占次数越多越是泯灭天良
法律专业毕业的王万里,工作第一年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,还曾凭借突出表现,获得了天津市法院系统先进个人、天津政法系统优秀公务员等荣誉称号。贪污、挪用公款是违法犯罪行为,他不是不知道。用他自己的话说,刑法关于贪污贿赂罪是如何规定的,他“心里像明镜一样”。
最终,因贪污公款54万余元、挪用公款55万余元,王万里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,并处罚金30万元。